MPAcc:挣扎两年,亲身经历帮大家避雷防踩坑!
MPAcc即会计硕士,有很多人认为会计不需要考研,但其实考一个研究生学历在任何时候都会对就业有个提升,这是不可否认的。下面,海天考研为大家准备了一篇MPAcc备考经验,希望能对考生们的备考复习有所帮助。
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基本状况,二战考生,一战选择了对外经贸大学mpacc,初试226.复试线230.直接凉凉;二战果断换了学校,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的maud,初试237.成功进入复试,最终总成绩第五被一志愿录取。选择很重要,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考量,不多做介绍,但是不可过度关注择校而影响复习心态,宜尽早确立目标。
为什么要参加考研呢?原因很简单,对大学专业不满意,又没有足够的实力换专业,只能通过考研进入财会行业,对于我来说,没有别的路可走,所以就坚定信心准备考研了。关于考研的动机,没有一概而论的标准,每个人面对的具体情况不同。大致分这么几个维度:第一,你是否有需要,你所期待进入的行业是否需要你继续深造。第二,你是否有兴趣。你是否在该专业进行主动积极的进一步深造。第三,你的现实状况是否允许,比如经济条件能否承担等。实事求是的讲,我觉得需要与否是最重要的因素,这对你的未来至关重要,至于兴趣,只要你不是深恶痛绝就无所谓,而现实状况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应该都没有太大的问题。
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备考的总体策略。首先你要对整个备考过程有一个大致的规划:结合自身的学习程度制定一个大概的阶段性的学习计划,主要是明确在每个阶段你需要达到的目标,之后制定详细的计划进行执行和调整,一定要对总体进度做到心中有数,否则无论进度快慢到后期心态都将会出现一定的问题,不是整天悠闲自在就是手忙脚乱。其次,关于备考时间的话,建议立刻开始,虽然专硕复习内容不是很多,但是做题时间紧张,要求我们必须非常熟练,再加上最近几年报考人数增加,竞争极其激烈,所以难度不小,越早越好,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基础差的同学,更要早做打算。第三,关于备考心态的问题,因为二战,所以心态多多少少有些失衡,建议大家在备考之初就可以找个研友,互相监督鼓励,远离社交舆论,不仅是浪费时间,更重要的会让你心态波动,要保证自己沉心静气,全身心的投入,不受外界干扰。
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初试各个科目的具体复习状况。
首先要说的是中文写作。为什么呢,是因为我一战失败和二战成功其实最主要的区别就在写作。一战的时候中文写作据我估分在30分以下,虽然北京是旱区,但这个成绩也绝对太低了,二战的时候中文写作估计在40分以上,其中我感觉小作文的分数应该比较高。
写作的学习,理论东西相对比较少,通过八次课就学习的差不多了,最重要的是需要自己动手去写,一定要亲自去写,我一战之所以失利,一方面,选择的老师不太适合我,另一方面就是写的太少了。这是最关键的,否则谁也帮不了你。关于论证有效性分析,我觉得这是管理类联考中性价比最高的部分,套路比较固定,需要花费的时间不多,且可以快速提分,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,将近十年真题认真反复的研读,在准确找到错误的基础上提升语言水平,这部分将会成为你成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。
关于论说文,相对难度较大,需要积累素材,此外一定要重视审题,因为大家的做题速度不会差距太大,基本到论说文部分语言其他方面可能差距不大,最重要的就是审题了,如果审题准确,将成为你和其他人区别开来的重要法宝。
然后是数学,数学的学习是看书 + 视频,我在八月份之前认认真真的把书从头到尾看了两遍,这对于之后的能力提升非常重要,建议大家先基础班课程—基础习题—强化课程—强化习题,这样的循序渐进的顺序来做。数学和英语不同,模拟题我认为非常有必要,因为真题的题量是不足以让你考高分的,必须大量的练习。八月到十月两个月将20年的真题认真做了两遍,还是要按考试规定的时间来做,这个非常重要,没有时间限制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。十一月开始,做了模拟题以及进行管综的整体训练。
需要说明的是大家也不需要一味的追求做题数量,比较重要的是需要对做题中遇到的错题反复做和分类归纳整理,你会发现很多错题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做依然磕磕绊绊,这才是你需要认真着重对待的部分,反复做错题的过程也是你提升的过程;此外,在做题的时候要有整体观念,不能因为一道题卡壳而耽误太久,通过练习找到适合自己节奏的做题速度,建议60分钟内做完数学;最后,数学20年真题,设置非常巧妙,极其容易粗心出错,大家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细心的习惯,主要还是投入程度要高。
第三是逻辑,逻辑对于我来说,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部分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做到速度与正确率兼顾。
逻辑的话真题相对数学比较重要。因为模拟题的质量参差不齐,很多题目都非常的奇怪,大家还是主要从真题中寻找解题思路和总结方法。
形式逻辑比较简单,大家就直接跟着网课学习进行一定的训练就能掌握,这部分一定要非常熟练,为其他部分节省时间出来。推理题目是比较费时间的一类题,甚至有的时候可能会根本无从下手,关于这类题的话,需要平时多总结思路,了解一些出题套路,其实也没有那么不可捉摸,要学会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将题干条件直观清晰的表示出来,以问题为导向,在题干中推理找答案。论证逻辑的话难度较大,主要方法在于阅读题目需要快速选择有效信息,和问题选项相对应,选择答案,论证逻辑虽然题目内容千变万化,但其中的知识点和套路比较固定,大家通过做题要多总结思考,慢慢准确率就上来了。
最后讲讲英语吧,我个人认为英语是一个性价比非常高的科目,只要你用心准备,成绩一定不会差,和数学逻辑不同,英语更容易看到回报。英语学习总体上来说就是要熟练熟练再熟练,也就是每天都要安排英语学习,这个很重要,语言的学习一定是循序渐进的。
1.背单词,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坚持,从你备考那天开始坚持到考试前一刻,一直背,反复背,背单词的特点就是先难又易,越到后面越轻松,要有点耐心,总会看到成果的,不要因为做题做不对就否定自己的努力,可能是别的环节出了问题。
第一轮总共用了12周的时间,30个单元每五个单元用时2周,每天早上背半个单元的单词,大概有四十个,晚上复习一遍,十天背完之后,会在剩余的几天内记忆阅读题目中积累的词汇,以及复习这两周背过的单词。因为第一轮安排时间很宽松,所以坚持的很好,建议大家也可以这样尝试一下,任务少点,有利于长期的坚持。第二轮总共用了6周的时间,一周五个单元,每天一个单元,早晚各一遍,周末复习,同时第二轮的时候,会重点标注一些记忆不深刻的词汇,在第三轮的时候着重记忆。第三轮记忆开始使用了背单词软件,并且记忆平时阅读中遇到的生词,直到考试。此外,在做完真题之后,结合老师的讲解在期间整理并穿插记忆了真题词汇。
2.关于语法和长难句,建议大家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,简单学习即可,单独学习效果可能不会很好,最晚在暑期之前结束,可以侧重于在你之后的练习中应用,主要在分析真题阅读的时候结合自己之前的长难句和语法进行学习,为作文打好基础。
3.阅读的话,在暑期之前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阅读训练,比如精读八十篇,寻找一些做题的感觉,要不然上来就做真题有点浪费。
在暑期之后就要开始着手进行真题训练了,主要围绕2010年之后的英语二真题。(我觉得英语一没必要,何必给自己增加难度呢,况且出题思路也未见得一样)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做题方法是每一次做题都要按照考试的要求做,读题干和问题,带着问题在阅读中找答案,规定时间内做完,千万不要精读全文,花费大量时间做题,这样做对于你提升解题能力无益,那个是你之后对照答案时需要做的工作。
先自己按考试要求做一遍,然后认真详细对照答案和老师的讲解之后,认真研究解题思路,之后再认真做一遍,第二遍的时候要记住自己在对照答案时总结的解题思路,不能像第一遍一样凭感觉做了。我个人觉得认真做两遍做够了,两遍之后答案就深深的印在你的脑海中了,再做就是自欺欺人了。两遍之后,可以听一些英语阅读的技巧课程,然后对各年的真题进行分题型的横向对比和总结,结合真题十二式进行。需要注意的是我个人认为有一部分英语阅读的技巧有些牵强,也可能是我理解不到位,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不需要太过迷信,可以自行判断一下,选一些自己感觉有用的就可以了,毕竟这只起辅助作用,不必过于疑虑和纠结。
4.完形填空是相对比较难的部分,所幸分值不大,不需要太担心,完型准备主要分两部份,把握主旨和熟悉积累固定搭配,多做几篇慢慢分数就提升了,英语二文章难度本身不是很大。
5.关于新题型和翻译,明显感觉今年的新题型难度比往年加大了,本来新题型是英语二的送分题,但是为了谨防难度加大,可以适当做一些英语一的新题型,只要保持一定量的练习,结合老师讲的做题方法,不会有很大问题。翻译也是如此,英语二翻译向来比较简单,保持训练量,不用太多,注意语句通顺和书写问题,分数不会太差。关于这部分,大家就保持基本的训练即可,要明确英语二的难点重点在阅读,不可混淆主次。
6.关于作文,建议早点准备,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,可以在十月份就开始作文的记忆背诵默写,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默写,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,在十一月份开始进行定期的写作训练,比如每周两次大小作文的训练,可以找个研友互相批改,一篇文章多修改几遍,直到自己满意,提升效果会非常迅速。
到了十二月份,可以找一些机构的作文模板课程,以防出现意外状况无话可说,但尽量不要套用模板,两年的经验告诉我模板是得不了高分的。
关于复试的话,因为大家报考院校不同,要求不同,所以我简单说几句吧。首先,一定要尽早开始准备,我两年都是在元旦过后就开始准备了,因为专硕复试占比很大,一般都有50%,所以复试的准备和初试同样重要,尤其是像我一样跨专业的考生,不可大意,直到录取才可以放松下来;其次,大家在复试的准备中要分清主次,专业课是最重要的,其他的像英语、政治、面试相关的部分远远有专业课重要,一是占比小,而是大家情况查不到,分差是在专业课拉开的,所以要重视专业课。
最后,希望大家都能从我的经历中找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。祝大家能够用顺利上岸,去到自己想去的学校。
2025考研人数达388w,考研热度依旧火热!如何备战2026考研?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?在职考生如何备考?考研知识点繁多,择校困难大,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。网课面授多项选,专业辅导1对1,全年集训随时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