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什么而考MBA的?过来人分享在职考研复习方法

2020/9/1 15:59:16 来源: 网络
分享:

  MBA是社会人考研的热门专业,那么大部分人都是为了什么而考MBA的?以及MBA应该如何备考?针对这个问题,海天考研给出以下建议:

  为了学历,为了职业发展,为了人脉关系,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,每个人的最初诉求不一样,但最终目的都是一样,都是为了考上。

  而在16年之前,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可度不高,因为只有学位证没有学历证,就是说及时你读了研也不是研究生学历,很多企业不认可,16年后在职全部改名叫做非全日制研究生了,这时候含金量就大很多了,双证现在都是学位证学历证都有的。

  在职考研难度如何?

  MBA初试考研难度不大,几本是过了国家线就可以了,要求就是本科三年工作经验,大专五年,大家出来工作几年也一般都达到了。

  在职考研需要毅力和大量的精力,所以必须意志坚定,不能半途而废。首先,要搜集资料,确立目标,目标真的很重要,一定要搞清楚自己要到达的终点是怎样的,才好有的放矢的复习。

  不要一上来就漫无目的的做题,因为肯定会被大量陌生的知识点吓住,把目标定好,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步的细化到每一个模块中,这样学习才会事半功倍。

  管理类联考究竟考什么?怎么考?

  1.考试内容:管理类联考一共考两门,英语二和管理类联考综合,其中管理类联考综合由三大部分组成,包括数学、逻辑、写作。

  2.分值分配:总分300分,其中英语100分,综合200分(数学75分,逻辑60分,写作65分)。

  3.题型、难度:英语不考听力,难度和英语四级差不多;数学知识点范围是从小学到高中的数学,都是选择题,难度不大,但很容易出错,得格外细心;逻辑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、分析和综合,以及相应的判断、推理、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,不考查逻辑的专业知识,题型都为五选一的选择题,对从没有做过类似逻辑题的人来说刚开始复习起来云里雾里,比较吃力,逻辑往往也是大家容易丢分的一项;写作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,通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种形式来测试,只要平时写作水平不是太差。

  管理类联考复习方法

  (1)英语

  1.千万不要盲目背词汇书,没用的,今天记了明天就忘,简直浪费时间。

  2.下载一个记词汇的手机软件,根据图片辅助记忆,更快更深刻,效果比直接背词汇书强太多了。而且只要手机在手,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来记。我以前住的地方离公司要坐十多分钟的公交,在公交车上我就把一天的词汇量搞定了。(不要老说自己没时间,这些碎片时间都是可以利用的。)

  3.背真题中的重点词汇,放在句子中记忆。主要是对近年来的真题的讲解,每篇文章后面都有对重点词汇的解析。共三千多个,这些必须一看就要知道它的意思。不要单独去记忆词汇,而是要把词汇放在句子中理解记忆,知道其用法,这样印象会更深刻。到时候大家会发现记不住的老是那些同样的单词,我用的方法是,第一轮复习的时候筛选出第一眼就不认识的单词,认识的单词就不管了,然后每天早读就读那些筛选出来的单词,反复背反复记。

  4.反复做真题,只做真题。英语复习最重要的是多做真题,反反复复地做。模拟题跟真题还是有很大差距的,做了不一定有帮助。真题我反复做了四遍,认认真真分析了两遍,背下了所有不认识的单词,每一篇文章都精读,一句一句分析翻译,理清文章思路,总结出题套路,四遍下来基本掌握了英语的命题方向和考察点。

  5.每天坚持做1-2篇阅读理解。一是开阔视野,二是培养和英语的感情。

  (2)数学

  管理类联考的数学都是初数,只要把知识点回忆起来,做题不是难事,重点在于要快速解题,其实给你足够多的时间,这些题你都能做出来。

  如果数学底子好,自己看看书刷刷题就行了,如果已经很多年没有碰过数学,或者不擅长数学的,可以找个老师的课去听听,关键就在于心态,无论你在家练的有多好,切记上了考场之后要平静,简单了不要沾沾自喜,难了不要乱了阵脚,相信自己,不能慌。

  准备书籍——机工出版的《数学分册》(这一本教材足够了,保证书上所有题都会做)

  1.归纳考点。先从最基础的抓起,每一个考点在分册上都会写得很详细,你自己用笔记本再归纳一遍,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考点,不轻视任何一个小的知识点。

  2.多练题。分册中的习题分基础篇和强化篇,要会解里面的每一道题,对于第一次做错的题重点标记,第二次来看的时候着重看之前做错的。

  3.整理错题集。将做错的题统一整理到错题集上,并分析错误原因,列出考点。错题集也是我们考前复习的重点内容,这个过程一定要有。

  (3)逻辑

  准备书籍——机工出版的《逻辑分册》

  1.归纳题型。知己知彼,方能百战百胜。逻辑试题共有六种题型,分别是结论题、加强削弱题、假设题、解释题、评价题、比较题,分册中会对每种题型进行深入分析,也会讲解到许多解题技巧,大家可以通过习题更加了解每种题型的出题思路。

  2.多做题多总结。我刚开始看逻辑的时候,很头晕,看不懂又心慌。硬着头皮往下看,慢慢悟出了一些“道”。要从心底解除对它的恐惧,多做题,做着做着就有感觉了。我前后所有习题加起来练了几千道。

  (4)写作

  准备书籍——机工出版的《写作分册》

  1.归纳题型,总结套路。写作分为两个部分,分别是论证性分析和论说文。其中论证性分析要归纳总结出常见的逻辑谬误和表达方式,做多了习题后你会发现转来转去都是这几个点在考。论说文跟高中写论文很类似,平时多积累素材,论点独特新颖、论据充足,拿到高分不是不可能的。(写作我是最后复习的,也没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,高中写了那么多议论文还是有用的,这一块拿到基础分还是比较容易的,高分很难拿)

  2.多积累素材,勤练笔。积累不同题材的素材、案例。积累的毕竟是别人的东西,关上书,真正用自己的笔写出的文章才是自己的。积累下来的东西也是零散的,多写你才会灵活运用。最后二十天,我基本是每天写一篇论证性分析和论说文。千万不要天天只看不写。不然考试那天你会慌的。尤其是论说文,平时自己可以写不同类型,不同题材的文章,若是刚好考到类似的主题,那就恭喜你了,成功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

  四、时间安排(5月-12月五个月不到的时间)

  1.第一轮复习(3个半月):最费力最费时间,第一轮复习要把所有的书看完一遍,把基础打牢。

  2.第二轮复习(2个月):总结归纳阶段,做知识框架,整理错题集

  3.第三轮复习(1个月):展开题海战术,考场模拟,在规定时间内作答,训练答题速度;查漏补缺,检查自己的知识点掌握情况。

  考试注意点

  考场上要集中注意力,不要被其他人和事情打扰。很多都是在职考生,很多人长时间没有经历过考试氛围,可能考试之前也没有好好准备,保持平和的心态,可以在家做模拟的时候做一些抗干扰练习,比如打开电视,打开门窗,放点音乐,测试一下自己是否能专心做题。

  2025考研人数达388w,考研热度依旧火热!如何备战2026考研?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?在职考生如何备考?考研知识点繁多,择校困难大,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。网课面授多项选,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!

中间广告图.jpg

活动专题